汉超队员“住在汉口,踢在黄陂”,专家:两地渊源深厚,武汉不是“散装”城市
发布时间:2025-09-11

当前,2025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(下称“汉超”)比赛正激烈进行中。赛后球场外,九派新闻记者偶然结识了一位黄陂队球员刘锋,并择机随他参与了一场有多位汉超球员的聚餐。

参加聚餐的球员来自汉超不同球队,围着一家小烧烤店的外摆桌露天而坐,边吃边聊。九派新闻记者发现,不仅刘锋家住汉口,比赛中身披黄陂球衣,而且并非个例。此前在比赛看台,记者也遇到不少拥有“双重身份”的现场观众:家住江岸,籍贯黄陂;或祖籍黄陂,扎根汉口。他们在现场为黄陂队加油助威,即便比分大幅落后时,仍积极为球员鼓劲。

球员聚餐桌面。图/九派新闻 曾怡婷

8月19日,武汉市社科院文化与历史所助理研究员莫晸表示,黄陂和汉口自明朝以来便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口联系,形成了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的融合关系。目前,汉超正成为连接各区情感的重要平台,有利于唤醒地域认同,促进区域团结。

“‘汉超’与江苏的‘苏超’有着明显不同。”她指出,“江苏长期被称为‘散装江苏’,各地之间历史积怨较多。而武汉从来不是‘散装’的城市。虽然两江将武汉分为三镇,但发达的桥梁网络让各区之间更多体现为一种流动融合的关系。”

“汉超”比赛现场。图/九派新闻 曾怡婷

在现场,记者向刘峰表示了好奇。他表示,自己在黄陂工作,但长期在汉口生活,他身边很多朋友也是如此。“很多黄陂人在汉口生活,并在这里买房,两处关系很好。”他说,他和朋友们都想感受汉超的氛围。赛场上是对手,但私下都是朋友,关系好得很。

此前在比赛看台,江岸和黄陂比分3:0,黄陂大幅落后时,家住江岸、籍贯为黄陂的曹先生说,两边我都为他们加油,大家都踢得很努力。“江岸区很多居民往上数三代,都是黄陂人。我们两个区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本就是一家人。”

乡的黎元洪, 的现场观众, 放弃

他说,输赢没那么重要,大家都代表武汉,关键是不要放弃。

来自武汉硚口区的球迷叶先生也深有同感,他的祖父就是黄陂人。“现在还有不少黄陂人会在汉口安家,两地来往密切,有深厚的感情。踢比赛图的是热闹、是快乐,情谊才是最珍贵的。”

汉超比赛现场。图/黄陂区供图。

莫晸告诉记者,汉口与黄陂的融合由来已久,并且已经写进城市肌理。江岸区著名的“黎黄陂路”,便是因出生于黄陂木兰乡的黎元洪而命名。因其籍贯是黄陂,“黎黄陂”一度成为他的代称。而今属黄陂区的大余湾古村落,在鼎盛时期也曾被称为“小汉口”。

的联系空前, 文化相融

在人口渊源上,明初“江西填湖广”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后,大量人口迁入湖北,其中不少人落脚黄陂。由于黄陂耕地资源有限,许多居民选择外出谋生。

他们中既有商人,也有从事泥瓦、雕刻等行业的手工业者。随着汉口因商业兴起,大量黄陂人涌入汉口经商、务工、置业,随着生意越来越红火,便选择在汉口安家。

“汉口开埠后,黄陂与汉口的联系空前紧密。”莫晸介绍,“地理相近、文化相融,使得黄陂人成为汉口早期城市人口的重要来源之一。从明朝起,汉口地区超过半数的人口就来自黄陂。”

史所助理研

她进一步介绍,汉口的人口构成主要有两大流向:一是来自黄陂、孝感等地的陆路迁徙。据王葆心《续汉口丛谈》记载,早在明嘉靖之前,“黄陂街”已形成,街上的商民多来自黄陂与孝感;二是沿汉水而下的移民顺流而来,在汉口经商定居,逐渐融入城市生活。

九派新闻记者 曾怡婷 阳丹